您现在的位置是:课程

新闻评论的剖析艺术

2023-12-04 21:57课程 人已围观

新闻评论的剖析艺术

一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
二、从事物包含的不同方面分析
三、对事物通过纵向或横向联系比较来分析
四、全面地观察问题,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事求是地分析
       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着矛盾。分析问题就是要对事物矛盾的双方进行全面的分析:既要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,又要看到它的非主要矛盾;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,又要看到矛盾的非主要方面;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,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"评忧"促"评优"
       在第三届山东省潍坊市果品评优会上,组织者把"评优会"开成了"评忧会";与会专家、学者各抒己见,对参评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,使到会的各果树站站长找到自己产品的不足而获益匪浅。该市这种改"评优"会为"评忧"会的做法,很值得借鉴。
      "评优"与"评忧",虽一字之差,但结果有时大不一样。通过"评优",人们看到的都是好的方面,谈的都是成功经验,评到者往往有终于"到站"的感觉。"评忧"则不然,它是分析出现失败或失误的原因,找差距、寻不足,以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       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人对"评优"趋之若鹜,不惜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。因为一旦评到优,不但产品身价百倍,而且企业可以"一俊遮百丑",但是任何一个单位、一件产品,在拥有优点的同时,也必然存在一些缺点。如果我们也能用自律的精神来评一评"忧",多分析一下还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,以"忧"促优,那么"忧"者变优,"优"便会更优。
       因此,希望各地在开展“评优”的同时,也不要忘了评一评“忧”,像潍坊那样,多找缺点和不足,使“创优”工作发展得更快、更稳、更好。
      这一评论抓住"评忧"促"评优"的主题,就是全面地观察问题。全面,就是要对事物的全貌,事物发展的全过程,事物构成的各部分,以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,观察清楚。作者徐承璜正是全面地观察了"评优"的问题,并把握、研究了所要剖析评优中一切方面。并从中看到了"评优"与"评忧"之间的互相联系。从而防止和克服了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的片面观点,写作的评论既全面分析又实事求是说理。《"评忧"促"评优"》正是通过全面地分析、比较,真正讲清了"评优"中存在问题的实质,使读者引起了足够的重视,这样的评论是有生命力的。
       新闻评论的剖析艺术还有很多方面,比如辩证地看问题,多角度看问题等等。因文章篇幅问题不一一例举。新闻评论写作在运用剖析艺术时要特别注意两点:其一,要抓住最核心的问题。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主要和次要、本质与现象、主流与支流、必然与偶然两个方面。在剖析时要抓住主要的、核心的东西,要透过现象,深入本质。切不可停留在表面的、枝节的、偶然的问题上做文章。其二,要注意具体性原则。马克思主义认为:"一切以条件、地点和时间为转移。"对待一切事物都要看它的时间、地点、条件,不弄清这些背景,剖析就缺少了依据,容易产生偏差。

新闻评论的含蓄美
一、以扬代抑
二、以情服人
     感情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,是处理一切矛盾的良药,以情感人,以情服人是新闻评论说理的一种艺术。
     李德民同志的评论《在外照样能过年》称得上是说理中肯、平易贴心、以情服人的好评论。作者针对每年春节前后,全国有大量民工要回家与亲人团聚,给铁路运输造成超负荷运载这一问题,奉劝民工在外面过年,减轻铁路负担。评论没有绕开矛盾回避难点,也没有生硬地指责,而是采取"拉家常"的方式,称民工为"农民兄弟",进行中肯的思想疏导,以化解怨气。文章开头没半点官腔:"辛辛苦苦干一年,不少民工兄弟早就盼过年。腰包里掖着钞票,背包里装着年货,脸上挂着笑,心里藏着爱,千里迢迢,喜气洋洋,回去同父亲母亲、老婆孩子、亲戚朋友团聚几天,农家乐,阖家欢,其乐融融。回家过年,这是人之常情。“
    站在农民角度,采取理解的态度,从感情上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,为说服农民奠定了基础。在提到政府的号召时写道:"对民工兄弟回家过年的事,国务院已经在操心,想到前头了。不是说一律不准回家,实在需要的,还是要回去,可回可不回的,最好就在当地过年,何必去受那份苦,遭那份罪呢?……"没有搞"一刀切",而是留有余地,以防止引起误解,激化矛盾。
三、另辟蹊径,选好角度
四、扩大批评区域
五、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
-->

站点信息

  • 文章统计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