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课程

新闻通讯主题的提炼方法

2023-12-04 21:57课程 人已围观

一、什么是通讯的主题

二、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

(一)依据事实,提主炼题
       1997年8月14日至21日,《陕西日报》在一版刊登了系列通讯《陕北农民石光银和他的治沙公司》(一组四篇),四篇的题目分别是《气吞大漠》、《聚沙成塔》、《志在共富》、《点睛之笔》,这组报道被评为当年陕西新闻奖一等奖。
    通讯的作者贾玉峰等从1992年开始报道治沙农民石光银,在历时五年的报道中一直苦苦思索该题材的主题。先是了解他联合几户农民治沙,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买苗木,几户农民组成了初级的股份合作公司;后来又了解到,由于石光银治沙有成效,不断有农民来投奔他,石光银来者不拒,救穷救贫,使治沙的这几个股份公司由七户扩展到180户。治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:一万亩、五万亩、六万亩,还将山区贫困户迁来合作治沙,引种松树、麻黄,又创办了饲料厂、麻黄素厂·····一时间,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,石光银几乎成了“万能胶”,什么事几乎都和他沾边,如报道他:
    关心、扶助贫困户;治沙成效大,带动了周边地区治沙步伐;从开发沙地,发展经济作物人手来治穷;关心公益事业,创办“黄沙小学”;治沙公司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典型……
    从上述几方面的主线中,如何选出主题的切人点?作者苦苦思索。
    终于,石光银的几个特点逐渐在我们的脑际浮现:联户(股份合作制)、治沙、扶贫、开发、办学、关心公益事业、石光银的品格(为光棍娶媳妇、帮助贫困户、治沙历程中的百折不挠)以及石光银极端地爱树、爱草等一系列特征。
    在一系列特征中,应该突出哪几个方面呢?哪几个具有全省、甚至全国的意义?问题一旦提到这样的高度,过去纷繁复杂的报道素材之间的脉络似乎突然之间清晰起来。…最后只剩下了联户、治沙、扶贫、开发这四个方面。有了这四个基于全局的认识切入点,记者六年中采访石光银积累的新闻素材如散珠一样可以串起来了。
    作者的思索过程,前后达五年之久,“得来全是苦功夫”。这个记者的经历基本上体现了“依据事实,提炼主题”的大致思维过程:反复研究手中的事实,列出多种主题,然后看哪条是这些事实的本质特征,哪类主题传播以后更具有针对性和时代色彩,如此反复,琢磨、推敲而后确定主题。

     (二)预设主题+事实印证
     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,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,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、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,以验证主题,这是很多成熟新闻从业者选择通讯主题的一种思维过程,这就是所谓的“主题先行论”。很多新闻实践证明,这种“主题先行”的办法,即在进入采访之前就考虑主题的思维过程,往往可以产生无主题意识时采写通讯所难以产生的效果。因为采访前对某一主题的大致设想,是作者依据长期对社会生活思考、观察的结果,是对其传播价值深思熟虑、反复推敲的结晶,这类主题一般具有针对性强,适应广大受众或解惑或警示或寻求服务的心理需要,具有一拨即明、一碰就炸的传播效果。著名记者艾丰将这种提炼主题的方法比喻为“凤凰落在梧桐树”,他说:“这里指的主题,在一次具体的采访之前就形成了。记者心中已经有一只凤凰在飞翔了。她飞呀飞呀总是落不下来。为什么呢?因为没有梧桐树让她落。后来终于发现了合适的题材,她一下子就落在梧桐树上了。—先有主题,后有题材,而后结合。这就是这种主题提炼的顺序。”

 
-->

站点信息

  • 文章统计篇文章